在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后,多数市场人士曾认为,其它央行短期内并不会改变宽松政策。然而从上周开始,全球多个主要央行意外陆续发表鹰派言论,货币政策转变令市场始料不及。继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释放削减QE的信号之后,英国央行和加拿大央行行长均表达加息倾向,刺激英镑和加元飙升,而美元全面下跌继续成为汇市主基调,美元指数刷新2016年1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分析人士预计,下半年美联储货币政策重点将转向削减资产负债表,随着全球主要央行开始撤回刺激政策,不排除2018年全球流动性触顶的可能性。对大类资产而言,债市受到的负面冲击或明显高于股市;分地区看,多数业内机构相对看好欧洲和新兴市场前景。
多个央行释放转变立场意向
从上周开始,全球多个主要央行发布鹰派言论引起市场关注。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在上周二的讲话中,透出该央行对于欧元区经济前景非常乐观,政策方向将逐步从“超宽松政策”转为“利率正常化”。他指出,欧元区经济全面复苏,抑制通胀因素是短暂的。虽然目前仍需要一定程度的货币刺激,但削减QE并启动加息周期仅是时间问题。之后,其讲话帮助欧元实现一年多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
随后出现的小波折使得市场相信欧央行收紧货币政策的时间可能比预期早。上周三欧洲央行副行长康斯坦西奥公开表示,市场可能在某种程度上误读了德拉吉的讲话,一度引发欧元下挫百点。之后,德拉吉周四再度重申之前的鹰派立场,欧元随之在大幅反弹,今年第二季度,欧元兑美元汇率累计涨幅就达到7%,创下2011年一季度以来的最大季度涨幅。
FXTM富拓中国市场分析师钟越指出,如果欧央行立场转变是因为有欧元区经济稳固复苏因素支撑,那么英央行在英国退欧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释放加息信号则令市场倍感意外。
上周三英央行行长卡尼表示,移除部分刺激政策是必要的,将在未来几个月讨论加息问题。这与一周之前卡尼有关“目前还不是加息时候”的观点形成鲜明对比,令英央行加息预期飙升。利率市场目前预期英央行首次加息时间为2018年5月份,英央行首席经济学家呼吁将加息时间定为2018年8月份(此前为2019年初)。当日英镑兑美元飙升1%逼近1.30关口。
加央行行长普罗兹随后也重申近期观点,即加拿大宽松政策即将完成使命,需要考虑其他政策选项,这意味着加央行也将跟随美联储朝着加息之路迈进。随后,加元兑美元汇率刷新四个月新高。
业内人士指出,通常而言,一国央行加息会利好该国货币,但过去几次加息都没有刺激美元大涨,主要是因为市场已有充分预期。和美联储不同,其他央行在过去几年一直保持超宽松货币政策,直至近期才有几家央行释放转变政策立场的意向,这对于长期被低估的主要非美货币来说,大大提升了这些货币的升值预期。继欧央行、加央行和英央行展现加息立场后,市场也开始期待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央行发出同样的立场,届时美元无疑将面临更大的下行压力。
全球经济回暖提供“底气”
分析人士指出,全球经济回暖成为多个主要央行考虑收紧货币政策的内因。世界银行最新报告认为,在美国经济好转的带动下,发达经济体今年的经济增速预计由去年的1.7%上升至1.9%,其中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2.1%、1.7%、1.5%;随着大宗商品价格回升,内需和贸易持续增长,预计今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长4.1%。
从GDP增速来看,欧元区的复苏态势较强,今年第一季度欧元区GDP增速达到2.3%,其中德国和意大利分别达到2.9%和2.1%。美国上季度GDP增速达到1.4%,好于预期。日本也连续五个季度实现经济正增长。
从最新就业数据来看,欧元区5月失业率为9.3%,远低于去年同期的10.2%,创下2009年3月以来最低。美国5月失业率下跌至4.3%,创下2001年以来最低。此外,目前英国和日本的失业率也均处于近20年来的最低值。
花旗分析师在最新研报中表示,对于通胀率而言,部分经济体通胀率近期出现下滑趋势,但可能更多是由于油价走软因素影响。考虑到失业率已处于低位,如果继续维持超宽松的货币政策,未来有诱发通胀率大涨的风险,这也是多个主要央行陆续表态可能调整宽松货币政策的重要原因。
各类资产表现或现分化
业内人士指出,多个主要央行接连释放鹰派观点并非偶然,加之全球经济复苏趋势更加明显,此前已被广泛探讨的全球流动性拐点已“呼之欲出”。在此背景下,各类资产表现或出现分化。
安联投资大中华基金业务副总裁何志凌表示,美国领衔的货币政策紧缩拐点可能来临,但低利率环境还会持续一段时间。随着欧洲央行从2017年春季起减少其每月债券采购规模,日本央行转为以收益率曲线为目标的反应性货币政策方针,以及美联储可能开始不再把准备到期债券再投资,不排除全球宏观流动性在2018年触顶的可能性。利率下调加上量化宽松计划推动美股估值上升至较高水平,这拖累了长期的回报潜力。近期市场的波动可能是宽松货币政策到达极限的征兆。
从资产类别来看,相对于股市,债市的风险可能更大。例如上周在多个主要央行竞相释放“鹰派”言论的背景下,德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就创出2015年以来最大单日涨幅,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近期也显著攀升。
从区域来看,多数分析师更加看好欧洲和亚洲市场前景。美银美林分析师表示,2015年以后部分投资者从欧股市场撤资,但今年以来随着地缘政治风险减弱,经济复苏稳步强劲,投资者开始撤离美股,回到欧股市场。该机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6月28日当周,24亿美元流入欧洲股票基金,美国股票基金在同期出现资金流出达到了52亿美元。
摩根士丹利股票策略师表示,随着第二财季开始,欧洲企业的利润预计将比去年同期上涨12%,这对于欧股构成利好。瑞信集团分析师表示,未来对于欧洲地区和市场的投资将较为强劲,主要的驱动力包括多年支出疲软之后释放出了被抑制的需求,以及当前欧元价格处于低位。
邓普顿新兴市场团队执行主席麦朴思认为,东欧地区将是英国“脱欧”之后的赢家,英国一些制造业和金融服务公司将迁往东欧和欧洲其它地区。英国“脱欧”的不确定性到年底将沉寂,但波动性依旧,这为投资者带来机会。
此外,在巴西、中国等新兴市场的消费板块中也存在投资机会。里昂证券知名策略师Christopher Wood表示,目前仍是超配新兴市场股市的时机。特别是亚洲新兴市场股市具有巨大的估值优势,MSCI(除日本外)亚洲指数市净率仅1.4倍,大大低于过去20年1.8倍的中位值。
|